沿红旗大街一路向南,过三环不到10分钟车程便到达联民圣农庄园。从土地托管合作社到万亩农业观光园的蜕变,该庄园也实现了从“一担粮”到“一道景”的跨越。 来到庄园入口处,正在安装搭建的景区大门已见雏形,硕大的桃、梨、葡萄造型雕塑矗立在田间地头。穿过这一个个方阵,一座占地3000平方米的民俗演艺场正在做扫尾工作,广场正在铺装地面,两头相向抵犄的斗牛造型气场十足。 “我们已经开始试营业,周末有斗牛、斗马、小猪跳水,还有苗族特色民俗表演,你一定要来看啊!”即将开园,总经理杜永峰的兴奋也溢于言表。 记者看到,除了特色演艺表演,在演艺场的周围,被加工成蒙古包造型的葡萄架格外惹眼。“等葡萄爬满架子就是一个绿色蒙古包,可以作为茶室供游人休闲。”杜永峰介绍,为了丰富旅游业态,园区还将在经济林下发展特色养殖、种植。都市农业观光园的集群式发展,也让“职业农民”火了起来。8月28日早上,东营东街村民侯军华和往常一样准时来到圣农庄园。今天,100多亩的油葵要靠他们十多个工人来收获。来到地头,侯军华给工人们分了工,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每个月4000元钱工资,加上合作社托管的两亩半地,一年下来也有五六万元钱。”侯军华笑着说。正在旁边给果树打药的梁英魁接过了话头:“按时上下班,挣的是月薪,感觉自己越来越像公司职员。”据了解,像联民圣农庄园一样,该区有3万亩土地实现了土地流转,1万多农民依托都市农业园区“孵化”成“产业工人”,实现了角色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