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家庄高邑庄头剪纸,发源于高邑县的后庄头村。
后庄头村位于高邑县的东南部,悠久的历史造就了村庄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再加上民风淳朴、能人辈出,使得后庄头村成为高邑县的手工艺术之乡。
大约从清朝末年开始,后庄头村的民间艺人就有在年节时剪铰各种花卉和鸟、兽粘贴在窗纸上做装饰的习惯。在结婚办喜事时,更少不了剪铰各种喜字、花卉,贴到墙上或器物上,图个喜庆和吉利。后来,源于后庄头村的剪纸逐步扩展至后庄头周边的村落及县城。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庄头剪纸广泛盛行,流传至今依然兴盛不衰。
庄头剪纸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原生态性,这也是庄头剪纸与其他地方剪纸的最大区别。“庄头剪纸是纯手工完成的一门艺术,艺人只用一把剪刀,对景物和图案甚至凭想象剪铰各种图案,无论图案多么复杂、多么精巧,都不用任何刀具辅助。”庄头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王景树介绍,庄头剪纸作品花样繁多,剪法流畅细腻,造型生动逼真,题材广泛,图案古朴大方、意趣横生,宛如精笔细描的工笔国画,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庄头剪纸所用的材料以红裱和红色宣纸为主,多以花鸟、果蔬、人物为主要剪制对象,发展到现在还兼有人物和书法作品。”
而庄头剪纸通过对纸材对折、折叠、平剪等手法,用剪刀剪出各种美丽图案,这对研究纸的折叠方法和剪纸的发展沿传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
2011年,庄头剪纸被石家庄市列入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高邑县将庄头剪纸列入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首选辅导推广项目,每年举办一次剪纸展览,并利用暑假举办庄头剪纸公益培训班,逐步扩大学习的人群,向年轻人传承这项传统技艺。
四十年的艺术传承
55岁的王景树是高邑县大营乡后庄头村人,他自幼喜爱民间的工艺美术,对书法、绘画,雕刻、折叠、扎纸、剪纸等多门类艺术形式均有涉猎,尤其擅长剪纸。他的作品众多,流传甚广,剪制的作品花样繁多、题材广泛。剪人物,栩栩如生;剪花鸟,活灵活现;小作品,随心所欲,手到剪落,转眼即是;大作品,构思精巧,刀法细腻,妙剪生花。王景树的剪纸艺术,在高邑县可谓民间一绝。
说起与剪纸艺术结缘,王景树说还是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我小的时候,有一次在邻居家玩耍,邻居大妈为了哄我们高兴,随手拿剪刀在纸上剪出了很多小人儿、小鸟儿和猫、狗、鸡等小动物。”这让孩子们欣喜若狂,王景树更觉得神奇无比。“一张废纸、一把剪刀,就能剪出这么多美丽图案,简直太奇妙了!”回家后,王景树便开始偷偷地练习剪纸。初学时,他也只能剪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和喜字、蝴蝶等。后来,他开始跟着邻居大妈学剪动物、花鸟和人物。王景树的剪纸越剪越好,渐渐地在附近的乡邻中小有名气。“谁家结婚办喜事,就让我去帮着剪喜字、剪炕厢。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也帮着街坊邻居制扎花。有时候家里的老人亡故,乡邻们也叫我去制作纸扎供品。”十几岁的王景树,已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民间剪纸小艺人。
1979年,王景树参军入伍,他又把剪纸艺术带到了部队。连队里每逢节庆联欢,都有他妙剪生花,把联欢会的会场布置得绚丽多彩;部队里的干部举行结婚典礼,也都由他用剪纸作品装扮婚礼现场,显得十分喜庆红火。1987年,王景树转业回到高邑县,被分配到县司法局负责普法宣传工作,他又把庄头剪纸这一民间艺术与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制作的普法展牌,用文字叙述普法故事,用绘画插图反映普法内容,再用剪纸点缀装饰版面。”王景树把法律这个严肃的话题,通过不同形式的展牌,通俗、灵活地展示出来,让老百姓在精美图画和剪纸作品的吸引中受到了普法教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十年来,王景树从农村到部队,再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他走到哪里,就把庄头剪纸艺术带到哪里。虽然公务繁忙,但他始终坚持传承和研究庄头剪纸艺术,使这一民间艺术一路发扬光大,他的剪纸作品也在接触到的人群里广为流传。
不断地创新与出彩
王景树作为庄头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对庄头剪纸艺术的传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剪花草,随风而动;剪鸟兽,呼之欲出。王景树的作品以构图新颖、生动写实而著称,因题材丰富、寓意吉祥,深受群众喜爱,成为高邑县新居装饰和婚庆装点的重要饰品之一。
近几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王景树开始侧重庄头剪纸艺术的传承工作。他特别注重培养新的剪纸艺人,每当有人上门求教,他都耐心传授剪纸技艺,并且还应邀给多所中小学校担任兼职美术教师,在高邑县境内培养了众多剪纸爱好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