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媛、包涵)“没有困难,无条件服从,我马上就去!”1月18日中午,时任石家庄市妇产医院谈固院区产一科主任的张海娟接到院领导的紧急电话,被派往高新院区对来自新冠肺炎中高风险地区孕产妇开展救治支援工作。刚下手术还没顾上吃饭的张海娟二话不说,立即动身出发。张海娟不会开车,怎么在最短时间内赶到高新院区成了“大问题”。她赶忙联系在外院工作,同为医生的爱人,驱车将她送到高新院区。这一去,便再没有回过家。自1月18日至今,现任高新院区产一科主任的张海娟和她新组建的团队对来自新冠肺炎中高风险地区孕产妇开展救治工作已经13天了。“不突然,我时刻做好了前往一线的准备,只是没想到这么快。高新院区的同事们肯定是忙坏了,需要我的时候,我必全力以赴!”这,就是张海娟,一位从医25年,有着16年党龄,奋不顾身毅然前行的“暖心天使”。只要母婴安康,再累都值得!1月18日中午到达高新院区后,张海娟便即刻投入了工作。30多个医生,谁来出门诊、谁去上手术,都需要她统筹规划,做好人员排班。在病区查房时,住院患者情况各异,有应急的,有危重症的,有需要手术的,张海娟需要逐一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做好患者管理。1月19日下午15时,身着三层厚厚隔离服的张海娟拖着疲惫的身躯从手术室里走了出来。防护面屏后苍白的脸庞,汗水顺着脸颊流淌下来。长时间未进食、未喝水的她已经虚脱了,嗓音沙哑,每说句话都要喘一会儿。“刚为一个体重200斤,身患糖尿病、高血压的孕妈妈进行了剖宫产手术。产妇情况特殊,手术难度很大。大家都打起了12分的精神,密切配合,小心操作。这场手术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当听到孩子啼哭声的那一刻,真的很开心!”“现在,我们做手术需要穿上手术衣、隔离服、防护服三层衣服,戴三层手套、两层口罩,再加上防护面屏,憋闷缺氧,每动一步都很是费力,更别说要做手术了。从早上8点到下午3点,7个小时,一连三台手术,张海娟的衣服湿了捂干、干了又湿已不知多少次了,不断地挑战着身体极限。在战疫过程中,张海娟不仅是调兵遣将的“官”,也是亲赴一线的“兵”。她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引导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病毒可以被隔离,但温暖不会被隔离一位孕妈妈给张海娟打电话询问疫情期间产检的事情,想再去找张海娟看看。这位孕妈妈是张海娟的“老相识”,从怀孕开始就一直在谈固院区跟随着张海娟定期产检。“疫情原因我现已被调往高新院区工作,这边接收的都是中高风险地区的,你还是继续在谈固院区产检吧。别担心,我帮你安排好医生,一定保证你和宝宝的健康。”张海娟抱歉地解释道。“正好,我家是藁城的。太好了,我可以去接着找您看啦!”孕妈妈激动地说。前不久,在高新院区,孕妈妈与张海娟隔着防护面屏相见,互相问候,甚是亲切,像是家人一样。病毒可以被隔离,但温暖不会!舍小家,为大家,毅然冲上抗疫一线张海娟的父亲年近七十,身体情况尚好,在老家居住。怕父亲担心,张海娟不敢告诉父亲自己去往抗疫一线的消息,只是跟父亲说最近工作忙,常常要“加班”。因许久未与父亲联系,父亲有些担心,于是昨天晚上便给张海娟打了电话。“我没事,挺好的,您别担心。我们两口子都在医院工作,最近确实有点忙,等过一阵儿我们就去看您,您照顾好自己。”说着话,张海娟不禁红了眼眶,她强忍住哽咽,怕父亲听出来……往日里,张海娟夫妇与婆婆、女儿一同居住。婆婆已经年近九十岁了,身体不太好,患有轻度的老年痴呆症,身边离不开人。女儿是学医的,今年读“大五”。疫情来临,张海娟和爱人都坚守在一线岗位,女儿独自承担起了照顾奶奶的任务。提起女儿,张海娟脸上满是自豪的笑容,“女儿说有我们这样的父母很骄傲!让我们放心工作,她会照顾好奶奶和自己,特别的懂事贴心。”听见你的声音,就心都放肚子里了,很踏实!当问起她“有没有后悔过从医”的时候,张海娟笑着回答:“从未有过。曾经我的一个患者对我说‘听见你的脚步声,听见你的声音,就心都放在肚子里了,很踏实!’听到这句话,打心眼里的满足与自豪。从医二十多年,这句话我一直都记得,这是对我的鼓励,也是一种鞭策,我得对得起每一位患者的期望。”当前疫情防控已进入了关键时期,对于家人,张海娟想说:“请家人放心,我吃得好、睡得好,女儿一定要照顾好奶奶!”对于孕妈,她想说:“我们和您在一起,请您放心!”对于协同作战的同事,她想说:“大家辛苦了!只要我们团结协作,一定能战胜病魔,迎来最美好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