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安桥地铁站站名曾在省会坐地铁到过槐安桥站的乘客可能会注意到,该站的书法体站名中,“槐”字的右半边“鬼”字少了最上面的一撇。对此不少乘客很感兴趣,“这是写错了还是故意写的异体字?”为此专门采访了著名书法家段铁林,请其揭秘为何书法站名中的“槐”字如此书写。●“槐”字少一撇令乘客不解“石家庄地铁站槐安桥站的书法体站名,为什么‘槐’字的右半边‘鬼’字少了最上面的一撇?”10月15日,官方微信公众号收到这样一条留言,很快联系到了留言的李女士。李女士告诉,当天她和同事乘坐地铁3号线,在走到槐安桥站时,眼尖的同事突然跟她说,“这个‘槐’字咋有些怪?”李女士看了也感觉有些奇怪。因为地铁很快开走了,认真的俩人还特意在下一站下车,又返回了槐安桥站。“这次我们很快发现了,原来是‘槐’字右半边的‘鬼’字少了上面的一撇。”这个发现令两个人又展开了讨论,“我们两个人对书法都不是很了解,但是书法站名上应该不会出现错别字,难道这是‘鬼’字的另一种写法?”带着这个疑惑,李女士在燕赵都市报官方微信公众号留言进行询问。●槐字为啥这样写乘客众说纷纭当天来到了地铁槐安桥站,很快在站台找到了显眼的金色书法站名,果然看到,“槐”字的右半边“鬼”字没有上面的一撇。在地铁站随机采访了多位乘客,其中有乘客认为,这个字应该不是写错了,但是也说不出这样写的原因,“两侧的‘槐’字都是这样的,肯定是故意的,不会是写错了。”也有懂书法的乘客告诉,这是书法中“鬼”字的一种写法。而对“槐”字写法的采访也让更多乘客对“槐”字大感兴趣,不少乘客在书法站名前拍照,还有乘客当场拿出手机搜索起来关于“槐”字的写法。●“最开始古代的‘鬼’字没有上面一撇”当天就此问题采访了中国书法美术研究院副院长、我省著名书法家段铁林。“首先从字的渊源来讲,最开始古代的‘鬼’字是没有上面的一撇,上半部是一个‘田’字,表示面具,整个字好像是带着面具的人,之后发展才成了现在的‘鬼’字。”段铁林介绍说。“其次,如果查书法字典的话,最开始‘鬼’字在书法中也是没有那一撇的,包括篆书、隶书、行书、金文等,一直到楷书的时候‘鬼’字才出现了上面这一撇。”段铁林解释说,之所以会有这一撇,是因为这一撇就相当于“在鬼的脸上插了一个旗子,鬼招摇过市”,因此在楷书时才加了这一撇。●“‘鬼’字少一撇是书法当中的异体字”书法作品中的“槐”此外,段铁林告诉,书法和印刷体不一样,在书法中,有的字是从繁体字简化过来的,有的字是从草书或行书演变过来的。“所以书法中,有的字和我们平时写的不同,从书法字典中查,这些字也是不一样的。在书法中可以存在这种异体字,但必须遵从于古人、古法,而平时生活中正常写字或是印刷体中不可以。”段铁林还告诉,不止是“鬼”字在书法中和平时生活中不同,还有很多其他字也存在类似的情况。“比如‘流’字,在很多书法作品中右半边是没有上面的一点的,‘以’字在书法异体字书写时和我们平时的写法也不一样。”段铁林表示,平时写字是以实用为主,而书法则是书写的艺术,追求艺术性。“平时写字最主要是要工整规矩,让别人看懂。书法则讲究字体结构左右上下的均衡、错落等。我们平时生活中尽量不用异体字,但是书法中可以出现。所以对于这个‘槐’字,不能说这是错字,只能说是书法当中的异体字。”(马南 文/图)●相关链接“天下第一错字” 也是异体字曾有人称康熙题写的“避暑山庄”的“避”是“天下第一错字”,由此还产生了众多的说法。说法一:避讳。据说,康熙题字时,写到“避”字的时候,认为不吉利,难道到这里来避暑就是为了逃避?于是大笔一挥,在“辛”字下加了一横,这在古代书法上称为“添笔”或是“缺笔”,主要是为了避讳某种寓意或者其他因素,全凭书写者个人观念而为。说法二:造字。据说康熙题字时气势恢宏,写完之后发现“避”字写错了,于是将错就错,反正自己写的大臣也不敢多言,正好可以看看自己的威望。其实这些都是后世文人揣测的。这种加一横的“避”字,康熙并不是第一个写的,古已有之,比如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其中铭文中避暑的“避”字便多了一横。其它所谓的“著名错字”。比如杭州西湖里的“花港观鱼”,繁体“鱼”字就和其他人写的不一样,别人的都是四点,康熙的却是三点,这种三点“鱼”字的写法也并非康熙独创,唐代张衡、褚遂良就这样写过。西安的“碑林”二字“碑”字少一撇,有人认为这是书写者林则徐当时心境的自然流露,寓意自己丢了乌纱帽。其实,这是“碑”的异体字,古已有之。挂在山海关的“天下第一关”,此匾乃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在笔划的处理上,把“第”字改写成草字头,使笔划减少,视觉上的分量减轻,让繁体的“关”字笔划凝重、粗壮有力,牢牢地压住似乎将要翘起的城楼西端。其实,“第”的这种写法也是古已有之,颜真卿的《颜勤礼碑》中就有这样的写法。(综合搜狐、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