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正定的荣宁街上有一间工作室,工作室的主人名叫施荣珍,她虽然只有初中文化,却凭借精湛的拓片技艺吸引了众多慕名者。不仅如此,施荣珍的拓片作品还在中国书法院展览,她本人也曾被邀请到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给大学生们讲课。●从收藏古玩到拓片制作施荣珍的拓片制作产品。提起施荣珍的拓片技艺,要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当时施荣珍在正定的封神演义宫上班,附近的街上有很多收藏古玩的店铺,经常能看到听到人们讨论各种古玩。耳濡目染之下,施荣珍也对古玩收藏有了一定兴趣。“开始是古玩杂项,后来慢慢爱上了石头。”施荣珍说,后来看见有人做拓片,这门传统技艺深深吸引了她。那些本来看着有点费劲的墓志铭、地券,经过一道道工序拓印出来显得更加清晰且富有书画艺术的美感。心灵手巧的施荣珍便在拓片技艺上用了心,即使聊天的时候有人说到拓片技艺,她也会认真倾听仔细琢磨。施荣珍的拓片制作产品。没多久,施荣珍就学会了拓片的制作,并用自己收藏的地券等藏品进行练习。拓片是一项传统技艺,看起来挺省事,但真正干好却不容易。同样是一整套工序下来,功夫欠佳的,往往拓印出的拓片会黑一块白一块,很不均匀,而技术精湛的,着墨均匀,字迹清晰。“这跟技术的掌握和拓印的力度都有关系。”施荣珍说。●多年苦练成为拓片达人施荣珍的拓片制作产品。经过大约四年的刻苦练习,施荣珍拓出的作品日益清晰均匀,她的拓片技术逐渐得到了行业内人士的认可,很多人慕名前来找她为自己的藏品拓片。采访时,施荣珍现场向展示了她的拓片技艺。施荣珍的拓片制作产品。在一段已经清理干净的宋代地券上蒙上一张黄色宣纸,然后用水把纸喷湿,再用抄刷把纸抄平。“必须要抄得特别平整,不能有一点褶皱。”施荣珍说。下一道工序使用了砸刷,一把小刷子在施荣珍的手里上下翻飞,像雨点一样砸向已经被喷湿的宣纸,直到宣纸被力度均匀地砸到阴刻里。放下砸刷,再拿起抄刷把纸面刷平整,接着施荣珍又取出吹风机把宣纸吹干。“如果不着急,等着晾干也很好。”施荣珍说。到了上色的阶段。施荣珍往拓包上挤些蓝色的颜料,然后握着拓包用力往宣纸上砸,一下又一下,纸上的颜色越来越深,字迹也逐渐清晰。大约砸了五六遍之后,施荣珍把宣纸轻轻揭下来,一张彩色的拓片便清晰呈现在的眼前。用手轻轻摸一下,纸上的字满满的凹凸感,似乎厚重的历史扑面而来。●走进校园给大学生讲课施荣珍正认真拓印地券。随着拓片技艺日益精湛,施荣珍也迎来了更多展示的机会。2011年,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的一位负责人找到施荣珍,邀请她到河北师范大学为大学生讲授拓片知识。施荣珍是个爽快人,很痛快地答应了,然而,她很快就后悔了。“自己没有多少文化,也不会说普通话,却要去给大学生讲课。”想到这些,施荣珍心里打起了小鼓。然而,已经答应别人的事不能反悔,经过反复思虑,施荣珍带上她收藏的一段宋代地券和制作拓片需要的拓包、砸刷、抄刷等工具出发了。在课堂上,施荣珍现场演示了拓片的制作技艺,并为大学生们讲解了拓片的相关知识,让同学们现场观摩了碑刻变成纸质艺术品的全过程。令施荣珍没想到的是,她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课方式竟然受到了大学生们的欢迎。课堂上,气氛特别活跃,大学生们对拓片技艺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提出了各种问题。有一个学生甚至在课后专门到正定拜访了施荣珍,向她了解学习拓片的制作技艺。●展览、出书、捐赠 一个也不少施荣珍正认真拓印地券。“虽然我只有初中文化,但这些年凭着自己的努力,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说到自己的经历,施荣珍很自豪。从事拓片制作二十多年来,施荣珍制作也收藏了很多拓片。她的拓片作品在正定县和石家庄市都进行过展览。2014年,施荣珍的“南北朝碑刻六十品”拓片展在中国书法院展览馆展出,受到收藏界很多人士的关注。后来她的南北朝精选墓志铭拓片还被集结在一起,出版了一套书。施荣珍收藏和制作拓片的同时也不忘做公益。2013年,她向北京大学图书馆捐赠了北齐《独孤忻墓志》拓片,又向中国国家图书馆捐赠了《贾祥墓志》拓片。最近,施荣珍又把拓片作品进行了创新,推出文创产品。把瓦当上的文字或图案拓印下来贴到扇子上,就做成了一把别有韵味,古色古香的扇子。尤其是一些汉代的吉语瓦拓片,不仅图案精美,上面还有寓意吉祥的文字,如“长命富贵”“常山长贵”之类的字样,这些拓片做成扇子或小摆件,让人爱不释手。不仅如此,施荣珍还收了学生,传授拓片制作技艺。她总结整理自己在拓片制作中的工艺和心得,目前正在努力把这项传统的拓片制作工艺申请为正定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燕都融媒体卢伟丽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