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百姓在社区享受到大医院的服务六部门联手推进医联体建设日前,市卫健委、市编办、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医保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实施方案,重点打造25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二级以上医院组建医联体,着力提升医联体内基层机构服务能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主城区规划4个医疗集团石家庄市医联体实行网格化布局,即按照区域和医疗资源情况划分若干网格,每个网格内由一个医疗集团或医共体负责。市内六区(新华区、长安区、桥西区、裕华区、高新区、循环化工园区)规划4个医疗集团。新华医疗集团:由石家庄市第二医院牵头,新华区所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成,服务区域为新华区片区;长安医疗集团:由石家庄市第三医院牵头,长安区、高新区所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成,服务区域为长安区和高新区片区;桥西医疗集团:由石家庄市中医院牵头,桥西区所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成,服务区域为桥西区片区;裕华医疗集团:由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牵头,裕华区、循环化工园区医院及所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成,服务区域为裕华区、循环化工园区片区。其他县(市、区)以县级医院(含中医院)为牵头医院,在行政区域内组建1-2个县域医共体。●构建一体化管理模式以资源共享、分工协作为重点,分区域整合二级以上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人、财、物统一管理的医联体。医联体内人、财、物由牵头医院统一管理,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整合建立检验、心电、病理、影像、消毒供应、后勤服务、物流配送等资源共享中心,以及人力资源、质控、信息、财务、宣教等管理中心,提高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促进医疗卫生资源上下贯通。组建医联体管理委员会,担负医联体的领导、保障、管理、监督责任,负责医联体牵头医院院长提名、考核和聘任。成员单位负责人由医联体牵头医院院长提名,提交医管会审议通过后,由牵头医院任免。统一医联体内部管理制度和质控标准,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明确医联体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深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明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收治病种范围,制定双向转诊标准,完善转诊流程,重点畅通患者下转渠道。●推进医保人事制度改革各县(市、区)要配合市相关部门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科学测算辖区内参保人医疗服务平均费用和医保基金支付能力,合理确定结算总额,打包支付医联体。充分发挥医保基金杠杆作用,促进医联体内部建立利益共享的激励机制和风险分担的约束机制。引导医务人员下基层、进社区、进家庭,开展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形成预防为主、防治融合的服务新模式。推进医联体内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牵头医院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统一管理、调配和考核。探索创新县级医院机构编制管理办法,推行县域内统筹使用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人员实行县招县管乡(镇)用。完善薪酬制度,逐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师待遇,使其工资不低于当地县区级综合医院同等条件临床医师水平,着力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提升基层机构服务能力医联体内建立牵头医院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派驻医务人员制度,保障老百姓在社区能够享受到大医院的服务。要完善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办法,在考核分配时向基层医生倾斜,在绩效工资总量内设立全科医生津贴。鼓励副高以上医师到基层开设工作室,在不增加患者负担前提下,鼓励医联体给予专科医生补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大力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联体要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以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计生特殊家庭、贫困人口、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十类重点人群为突破口,完善服务流程,强化政策宣讲,增强签约服务吸引力。医联体内要采用“统一规范、统一接口、统一运行”的方式,建设医联体内信息管理、电子病历、实验室、影像数据中心、远程诊疗等信息系统。牵头医院要搭建医联体信息管理平台,对成员单位的医院管理、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功能进行全面管理,提供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结果互认等诊疗服务,实现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信息共享和各医院间业务流程整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