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双创双服” 深化便民惠民
系列举措推动人口计生工作转型升级
优化计生服务管理体系,提升便民惠民成效,促进家庭和谐幸福,增强妇幼安全保障。从市卫生计生委获悉,2018年石家庄市将坚持创新发展,实施系列举措推动人口计生工作实现转型升级,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优质周到的健康服务。
医疗机构建成高标准母婴设施
2018年,石家庄市将以新一轮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创建活动为抓手,促进基层转变观念,建立健全监管与服务相结合、强化优质服务的工作机制,提升计生服务管理水平。将推进母婴设施建设作为实施全面两孩配套措施的重要抓手,加快石家庄市医疗卫生系统母婴设施建设步伐。上半年,所有驻石县级以上(含省属、部队和民营)综合性医院、妇幼保健院、妇产医院、中医院、专科医院及较大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成高标准的母婴设施。巩固基层卫生计生机构改革成果,起草《石家庄市卫生计生基层队伍建设指导意见》,强化基层队伍建设,规范基层基础工作,着力打造一支服务群众健康、服务计生事业的过硬队伍。
全面推进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多证合一”工作,依托信息化手段推进生育登记服务与母子健康服务的有机融合。大力推行网上办事。开展全面两孩政策目标人群的生育意愿调查,对全面两孩政策实施情况进行分析评估,预测未来出生人口增长态势,提出公共服务需求建议,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打造3-5个医养结合精品工程
坚持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妇幼健康工作方针,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夯实基层服务网底,规范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启动母婴安全、健康儿童行动计划,推进生育全程医疗保健服务。落实高危孕产妇风险筛查评估和分级管理制度,强化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完善转诊网络。强化出生缺陷综合防治,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扎实开展妇幼公共卫生项目。实施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加强乙肝病毒携带者孕产妇归口管理,控制乙肝母婴传播。依法加强妇幼健康管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继续推进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和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围绕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推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转型发展。
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年内打造3-5个医养结合精品工程;积极探索居家养老医养结合工作机制,打造5-8个居家养老医养结合示范机构;积极探索和建立医养结合机构工作标准,推进医养结合工作逐步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完善计生特殊家庭养老保障政策,提高计生特殊家庭居家养老补贴标准,每个县(市、区)指定一所计生特殊家庭定点养老机构;加强主城区与农村县(市、区)医养结合机构的养老合作,探索计生特殊家庭城乡结合“养老+度假”候鸟式养老模式;强化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对重点县(市、区)实行挂牌督办,重点推进;打造“孕情跟踪和终止妊娠手术预警”机制,建立涉“两非”案件机构、人员失信惩戒机制,加大“两非”案件查处力度,抓典型促实效,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流动人口可享卫计基本公共服务
将流动人口纳入石家庄市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范围;继续打造石家庄市均等化服务品牌,创建1个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均等化服务国家级示范县。全面提升平山县留守儿童健康教育促进工作水平,打造平山县留守儿童健康教育国家级示范点。做好流动人口健康教育与促进“动车组”工作。2018年底,创建健康教育和促进国家级示范企业4个、示范学校3所、示范家庭20个。
此外,石家庄市还将充分发挥计生协组织的优势,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行动,倡导新型婚育文明和健康生活方式。重点实施计生特殊家庭亲情关爱行动,完善“11229”亲情关爱服务模式,提高计生特殊家庭生产、生活、生命质量。深入推进青春健康行动,宣传普及青春健康知识,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探索推进优生优育促进行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继续开展“天使圆梦”金秋助学行动,帮助贫困计生家庭女孩圆大学梦。探索实施生育维权行动,深化省级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县和示范村(居)创建,畅通计生群众维权有效渠道。推进关爱流动人口行动,抓好流动人口计生协示范点创建。实施计生困难家庭帮扶行动,开展幸福工程、少生快富、计生家庭意外伤害保险等项目,提升计生家庭发展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