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河县河北吴村,街道宽阔整洁,文化墙引人驻足;平山县南荣村,民居青瓦白墙、飞檐斗拱,绿植高低错落,美景处处可见;平乡县西庄村6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上,每天晚上都有村民伴着优美的旋律跳起广场舞……近年来,我省紧紧围绕“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目标,以环境美化、村民中心建设、倡导文明新风为重点,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精神文明阵地不断巩固加强,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全省涌现出一大批美丽乡村、文明村镇。
我省先后印发了《河北省农村环境美化工作实施方案》《2015年河北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环境美化和村民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等,要求省市县各级成立以文明办牵头,宣传、文化、住建、财政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农村环境美化、村民中心建设领导联席会。制定督导方案,组织各地定期或不定期对各村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同时,广泛动员各级文明单位提供财力、物力支持,全程参与村庄环境美化规划,与当地群众共建新农村;连续两年组织开展美丽乡村评选表彰,评选出210个省级美丽乡村,给予每个美丽乡村财政奖补资金100万元-200万元。
为促进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我省将美丽乡村文化墙作为扮靓乡村环境的重点工作大力推进,在1.5万个村庄建设了一大批内涵丰富、生动形象的文化墙。绘制过程中,着力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善行河北等内容,采用群众喜欢的漫画、诗歌、顺口溜等形式,把农村文化墙打造成传播文明风尚的窗口。针对当前农村民居外墙标语广告泛滥的情况,广大农村开展集中整治行动,清除内容低俗、陈旧、破损严重的标语广告,对路牌等公共标志进行规范,对沿街建筑立面进行整修,清除有碍观瞻的建筑物,使村庄日趋整洁、有序、靓丽。同时,大力开展道路硬化、饮水安全、厕所改造、危房改造、新能源利用、产业支撑、一村一品等15项实事项目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舒适度。
农村文明程度提升,离不开阵地建设。我省各地加强村民中心和文化广场建设。没有村民中心的村,按省统一制式要求建立村民中心;有村民中心的村,对村委会办公室、村民活动室等进行整合,将其打造成践行善行理念、开展善行服务、传播善行文化的精神文明建设平台。因地制宜建设完善了一批农村文化广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吸引农民积极参与。
景美,更要人美。省文明办筹集资金,利用奖补的形式在兴隆县诗上庄村、晋州市周家庄村史馆等建设90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基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积极推动各村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讨论修订村规民约,用民间舆论的力量促进移风易俗,营造健康淳朴的人际关系。广大农村普遍建立功德榜、功德录、小喇叭,宣传好人好事,引导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结合文明村镇创建,各地还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开展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评选,引导农民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以良好的家风影响带动乡风民风。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目前新建整合村民中心2.56万个,建设完善文化广场1.5万个,绘制美丽乡村文化墙88.4万平方米,建设农家书屋48969个,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645个,每年放映公益电影59万场,在1.5万多个村整治了临街建筑立面和标语广告,全面建设完成15件实事项目工程。
美丽乡村建设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创建和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农村文明程度得以显著提高,为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