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孩子们在玩耍。记者郄磊摄 虽然已经进入“大寒”,但今年的数九寒天有点“温柔”。根据市气象台监测,1月以来,省会平均气温比常年略微偏高。温暖的“寒冬”也打乱了部分植物的生长节奏,导致腊梅、毛白杨物候期提前。 昨天,太阳早早来到省会报到,而且一改前天的“软弱”,变得异常“强势”。受其影响,省会当天的最高气温达到了7.6℃,比前天升高了3.5℃,市民又迎来了一个温暖的冬日。街上的许多行人更是脱掉厚重的羽绒服,换上了轻薄的毛呢大衣。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今年1月1日至18日,全国平均气温为-2.9℃,较常年同期(-5.1℃ )偏高2.2℃,为1961年来的第二高,仅低于2002年的-1.9℃。其中,北京“三九”期间(9日-17日)平均温度为-0.5℃,比常年的-3.6℃偏高了3.1℃,是1951年以来的第三暖。 记者昨天从市气象台了解到,今年1月1日至20日,省会平均气温也比常年同期略微偏高。对此,专家解释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冷空气成了“稀客”,没有了冷空气“捣乱”,省会气温才得以相对偏高。不过,专家同时表示,这种现象也属正常。“如果有冷空气入侵,气温就会下降。” 小寒和大寒节气正处在三九四九期间,本来应该是“冻成一团”。但寒冬不走寻常路,也让植物的生物钟凌乱了。温暖的天气催开了腊梅,使它提前怒放枝头,而且,毛白杨的物候期也有所提前。 与前一天阴云密布、中度污染不同,昨天,省会艳阳高照,而且蓝天重现,空气质量有所好转。晴朗温暖的天气,优良的空气质量,让不少市民走出家门,沐浴在阳光下,尽情享受着冬日的暖阳。在人民广场,市民们坐在长椅上,或畅快聊天,或打扑克消遣,而文化广场更是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根据监测显示,20日,省会的空气质量还保持在污染状态,为中度污染级别。到了昨天,省会AQI指数一路下降,其中,早晨6时,AQI小时值下降到了100以下,午后13时,AQI小时值下降到了50以下,而16时,当时的AQI指数仅为25。 对此,专家分析,昨天,省会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这种天气条件下的空气垂直扩散较好,加上有风,污染物水平扩散条件也较好,“综合作用就使得空气质量迅速得到好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