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22 00:3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入:城市需要“穿堂风”
“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石家庄市民革委员们也提出,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
而石家庄市民建的委员们在集体提案中还分析,风向有日变化的地区,有潜在污染风险。而石家庄的日变化风为北风和南南东风,风向日变化明显,在高压均压影响下也造成污染汇聚。
他们通过分析研究认为,在污染物排放量不增加的情况下,风向、风速对污染物浓度变化影响较为明显。“有研究显示,当建筑物高度在40米至50米时,对周边风速的影响不太明显。而当建筑物高度大于60米后,空气的流动方向和路线会受到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较大范围区域的风速减弱。”他们在提案中指出,在扩散条件差的不利条件之上,不合理的城市规划、过高或过密的楼房则进一步堵塞了大气污染物向周边扩散的通道,使主城区污染物不易扩散,导致城市空气污染进一步加重。
他们认为,如果能对楼盘、道路建设进行合理规划,在高楼林立的地方留出“大缺口”,让风在楼宇间穿过,会产生一种加速效应。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在规划中对通风走廊进行了规划。”他们举例说,如武汉建设了六条生态绿色走廊,构成了六条“风道”,最窄二三公里,最宽十几公里,它能使武汉夏季最高温度平均下降1℃至2℃;上海夏天多刮东南风,秋天多是西北风,所以在浦东规划建设了一条250米宽的世纪大道,这条“风走廊”,可以让风能通透穿过;西安以高铁为基础,规划了4条风道;德国的慕尼黑,每年都有干热的焚风,人们就规划建设了五条城市通风走廊,让风从城市中穿过,并把城市中既有的脏空气带出去,效果良好。
因此,他们认为,应借鉴发达城市的发展进程,在省会的城市规划中,也规划建设一条城市通风走廊,不仅可以有效吹散雾霾,还可以降低夏季城市气温。
“空气质量的好坏与空气污染物的积累和扩散均密切相关,种种治污措施只能减少污染物的积累,但扩散却与气象条件中的风速和风向有直接关系。”政协委员马孟良也认为,在大气污染物总体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建设城市通风廊道,就可以增加污染物扩散的速度,也就是俗称的“风吹雾散”。
-建议:及早编制城市风道规划,控制高层建筑,预留出风通道
“雾霾经常地突袭不仅给了我们沉重打击,也让我们对其产生深刻的反思:面对不断加快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环境保护措施已显相对滞后,空气污染现象反应尤为明显,雾霾不仅危害人类健康,还制约经济发展。”政协委员张惠敏认为,对省会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生态文明,出台更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都是政府面临的最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而要想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张惠敏建议,高层建设选址必须从全市范围进行规划,提前预留出风通道。“应该编制城市风道规划,在城区内引入‘穿堂风’。”张慧敏建议,首先应划分出具体的城市风道,同时,采用控制建筑密度的方式来控制整体的城市规划强度,维护好现有的风道区域。从而让气流能更好的流通,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马孟良也建议,作为治理大气污染的手段之一,省会应及早规划城市通风廊道,从而减轻雾霾危害。“在城市规划布局上,可以根据主导风向设置通风廊道,从远郊及市区打通城市通风廊道。让新鲜空气流进来,污染的空气吹出去,驱散雾霾,改善微气候环境,构建市域生态安全格局。”马孟良建议,密切关注其他城市在通风廊道规划建设上的经验和成果,结合省会雾霾污染的实际情况,立即着手我市对通风廊道规划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早下决心,早做规划。
同时,他建议,应及早控制省会城市建设模式,尤其要控制高层建筑的建设规划,避免影响我市通风廊道的规划建设。
此外,石家庄市民建的委员们建议,今后在城市规划上,尤其是在城市建筑布局上,应考虑省会的地理位置和常年风向,将建设城市通风走廊和增加城市绿化、增加公共空间相结合。具体他们建议,可以根据省会常年主导风向,一是依靠城市的铁路线、河流、主干道等资源进行修改和完善;二是在城市新区开发中,要避免走以前规划环保是短板的老路;通过设置一道城市通风廊道,沿着这一通风廊道,规划出绿地、广场,同时在这一廊道范围内,通过合理规划,减少大型建筑物,从而从远郊打通城市风道。这样可以让新鲜空气流进来,把大气污染物吹出去,驱散雾霾,还能改善微气候环境,从而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