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刚过,2月6日,在石家庄平山泓润现代农业园区里已是一派繁忙的景象,这里的火龙果和无花果等果蔬已经进入成熟期,百余名工人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尚家湾村的曹兴中告诉,从园区建设以来他就在这里打工。“不用出远门,在家门口就挣上了固定工资,村民们都说这是园区给俺们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载体。据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计数据,截至目前,我市平山、灵寿、行唐、赞皇四个贫困县共建设万亩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2个,百亩以上现代农业园区达到54个,总投入81.9亿元,农业总产值达到25亿元,带动农民10.4万人,园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我市摸索和初步建立了园区助力扶贫攻坚长效运行机制,得到中央、省领导的充分肯定。
园区和农户利益紧密联结助脱贫
“只有将园区的利益和农户的利益相结合,才能激发农户们的积极性,才能为园区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泓润生态园负责人李伟国说。园区在发展过程中,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实施农业园区+扶贫工程,特别注重与农民的互利共赢,与农民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了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拓展了贫困农民的就业和增收渠道,形成了综合性脱贫产业片区,实现了园区建设和脱贫攻坚的互促共赢。
园区采取利益联结扶贫模式,财政扶贫资金为每名贫困群众配股到合作社或龙头企业,每年分红不低于入股资金的10%,直接带动岗南镇、杨家桥乡、下口镇、苏家庄乡、孟家庄镇、回舍镇6个乡镇,45个贫困村、1950户、5266人稳定脱贫。为园区周边800余户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年产生效益2400万元。
通过“农户+基地+公司”的模式,泓润生态园与周边6个村2000余农户开展果木种植联营,形成了流转土地挣租金,入园打工挣薪金,贫困群众得分红,一份土地挣三份钱的“三金”模式。
扶持壮大特色产业带动脱贫
市农业部门积极鼓励引导贫困农户组建扶贫专业合作社,用耕地和劳动力入股参与园区项目建设,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助农脱贫。
2月6日,平山县两河乡庄沟村的农民正在忙着采摘黑木耳。村党支部书记王生元介绍说,村里的贫困户通过入股的形式加入了平山润众现代农业示范园,由园区负责棚室建设和技术服务,实现“大园区+小业主”管理模式。
三汲乡河渠村的贫困户李来元将土地流转给了润众园区,同时也在园区打工。他告诉,公司提供成型菌棒,贫困村、移民村村民可享受每个菌棒一元钱的优惠价格,公司对广大种植户全程提供免费技术培训、推广服务,农户只负责日常管理。采摘后,公司及时按照合同订单收购成品黑木耳,统一使用公司注册的石家庄市知名商标——“田映绿”来销售,既有效解决了贫困村、移民村由于资金分散而无法实施项目的困境,又实现了农民增收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在灵寿县食用菌产业园区,先后建设了以南朱乐为中心的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及香菇、茶树菇标准化生产基地,南广化香菇、袖珍菇、红平菇标准化生产基地,陈庄镇栗蘑生产基地,南城东黄金针菇标准化生产基地,西城南草菇标准化生产基地,以湾里、伍河为代表的白灵菇标准化生产基地,以灵寿镇为代表的小平菇、海鲜菇标准化生产基地。园区建立了“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辐射带动13个乡镇,40个贫困村,800户贫困户,5000口贫困人口。
促进园区旅游开发带动脱贫
现代农业园区在建设过程中,通过积极促进旅游开发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以西柏坡、天桂山、驼梁等五大旅游产业聚集区为依托,推广“大景区+农家乐”模式,打造形式多样的休闲游、农家乐,打造旅游精品区和精品线路,辐射带动贫困乡村发展旅游业,打造产业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典型。
行唐县上闫庄神树湾生态农业开发园依托神树村周边原始次生林、岩壁、峡谷、传统建筑等特色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农业的生态、生活功能。通过“企业+经纪人+农户”、“公司+基地+雇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不同类型的利益联结机制,为山区农民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为带动周边村群众脱贫致富,公司优先吸纳土地流转到园区的农户打工,先后吸纳神树、上闫庄、米家庄等村的农户270余户300余人,让他们足不出村就能就业。
“俺家70亩荒山去年全部流转到合作社,每年收租金2.5万多元不说,两口子都在这里打工,每月挣工资3000元,俺今年就能脱贫了,这园区可成了俺们的致富乐园!”神树村村民王二命乐呵呵地说。
泓润生态园立足高科技农业生产,依托岗南乡土风情和丘陵田园风貌,大力挖掘民俗文化资源,融合旅游业、加工业等相关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一二三产的有机融合。在园区周边村打造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游、农家乐、拓展训练等项目,有趣的农事体验、丰富的旅游活动、多彩的乡村文化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也提高了农民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