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变环保砖 助力石家庄海绵城市建设
建筑垃圾变环保砖助力省会海绵城市建设5月23日,石家庄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举办了第15期“走进城管”系列体验问计活动——“建筑垃圾变身透水砖 助力海绵城市建设”。30余名市民和一起走进透水砖生产工厂,了解透水砖的生产流程和应用情况,了解城市如何变身“海绵体”吸收储藏水分。●目击这种便道砖会“喝水”便道上的透水砖上午11时左右,在滹沱河建筑垃圾处置场的制砖车间内,车间负责人潘琨正在为大家演示透水砖是如何“喝水”的。潘昆在做实验一块长500毫米、宽250毫米、高100毫米的透水砖被两个竖起的砖头架起来,透水砖上面紧贴着一个铁质圆盘,圆盘上面是有刻度的透明管,圆盘和透明管之间有一个手闸。潘琨将手中的水倒向透明管,水量达到250毫升时,潘琨拧开透明管和圆盘之间的手闸,同时打开了手机计时器,此时圆盘下面的透水砖中开始流水,计时器到12秒时,250毫升水通过透水砖全部漏完。潘昆在做实验为了对比明显,潘琨又找来了一块普通的环保砖,将环保砖放在透水砖旁边,也用两个竖着的砖头架起来,拿着水同时倒向两块砖头。现场目击,可以明显看出,透水砖的砖身下方水“哗哗”地流了下来,而普通的环保砖的表面的水则很快流向砖头边缘,沿着砖头边缘流了下来。“像这样的透水砖能够很好地达到海绵城市的设计目标和要求,即小雨、中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这是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体现。”石家庄市海绵城市建设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武勃如是说。●生产建筑垃圾变身环保砖料斗上午10时,滹沱河建筑垃圾处置场制砖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制砖机上进行作业。按透水砖的制砖流程,石家庄市政建设总公司总经理助理谢超引导着大家观察建筑垃圾如何一步步变身环保透水砖。谢超告诉,环保透水砖使用的原料是成分极为复杂的混合垃圾,通过多级破碎、筛分、风选、人工分拣、浮选等工序后,会形成粗、中、细三级再生骨料,其中,部分0至10毫米粒径的再生骨料将用于制砖。这些再生骨料需添加一定比例的新骨料,以满足强度要求。将再生骨料、新骨料、水泥、颜料等充分拌匀,底料、面料送至主机进行压制成型,便可以生产出不同规格、不同标准的融入了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砖。“这种透水砖经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鉴定,透水性能、耐磨防滑性能、抗压抗折强度等技术指标均满足国家标准要求,是石家庄市市政工程科技创新的具体体现。”输送带据了解,石家庄市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项目于2016年3月正式启动。当时滹沱河河道内垃圾堆积大约有1000万立方米,这些垃圾成分复杂,既有生活垃圾,也有建筑垃圾,由于国内没有针对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实行有效分类处理及加工的成熟生产线可以借鉴,市政建设总公司对这一新的课题,本着循环利用、节能环保、绿色发展的思路,依靠多年在垃圾处理方面积累出来的经验和成功案例,经过反复调研、论证、生产试验,最终打造出了这条国内首条成分复杂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生产线。该项目设计产能建筑垃圾处置生产线1000吨/小时,制砖机生产线生产标砖18000块/小时,水泥稳定土生产线600吨/小时,年处理300万方垃圾。值得一提的是,年处理建筑垃圾300万方就意味着,每年可节约垃圾堆放占用土地600余亩,少开采天然砂石500万吨,对打造循环经济、促进绿色发展具有良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探访整洁便道铺的是透水砖制砖车间上午11时30分,在中山路与水产街交口便道上,看到干净整洁的便道上铺设的正是透水砖。据石家庄市政建设总公司中山路提升改造工程项目经理王国辉介绍,自2016年开始,石家庄逐步在多项市政工程中应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产品,主要包括环保砖类产品和水泥稳定碎石等路用材料。制砖车间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中山路提升工程中,成功应用了无砂透水混凝土基层和环保透水砖。特别是环保透水砖,因其具有微孔蜂窝状结构,大大增强了便道的“海绵”能力。铺设了这种透水砖后,遇到降雨天气时,雨水可以迅速渗入地下,便道几乎不会存在积水的情况。石家庄市海绵城市建设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武勃介绍,海绵城市体现在市政建设中的主要有铺设的透水砖和开口路缘石等形式,这些都是海绵城市的元素,此外还有湿地、植草沟、生物树池、湿地、下沉式绿地等海绵设施。●延伸海绵城市是一种建设理念武勃告诉,海绵城市是一种建设理念,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要做到“一城一策”。结合石家庄市土壤、气候、地形、地貌等特点,借鉴全国海绵城市建设先进地区经验,在海绵城市建设“渗、滞、蓄、净、用、排”6大技术路径中,“渗”和“滞”对石家庄市更为重要。为最终做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标,首先就是要大量做绿化,做到“见缝插绿”,把绿色设施最大化。此外,道路铺设透水砖、透水沥青,泵站建设,雨水管网、污水管网扩建及湿地建设都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链接44平方公里已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据了解,石家庄主城区规划面积为287平方公里,按照国家到2020年底城市建成区20%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将在2020年底前在57平方公里的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截至目前,已经有44平方公里融入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其中在龙泉湖公园、东环公园、滨水生态公园等多个大型公园建设了植草沟、生物树池、湿地、下沉式绿地等海绵设施;维明街、仓盛路、中山路、华西街等多条道路采用了透水沥青、透水砖、导流井、蓄水模块等海绵体,加速了雨水下渗,减少了道路积水;谈固北大街、建设北大街等泵站建立了调蓄池,减轻了雨季桥下积水的压力。(李会嫔 文/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