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 发表于 2018-5-21 00:15:49

千万别上当!瞄准老人下手的保健品销售有这些花招

亲情攻势 专家旗号 免费体验
瞄准老人下手的保健品销售花招还真不少
如今市面上保健品种类繁多,而种种促销手法更是令人眼花缭乱。很多商家把目标瞄准老人,使出浑身解数让老人掏空腰包,有的甚至还造成了老人和子女之间的矛盾。对此,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中的“猫腻”还真不少。
事件:
为买保健品老人和子女险些翻脸
市民陈女士告诉,她的母亲王女士2018年77岁了,2018年4月初,老人家听邻居说,小区附近有人办健康讲座,听课的人每次都可以获赠鸡蛋和挂面等小礼品。母亲心动就去了,可谁知从那以后,老人不仅堂堂不落,而且还天天和家里人讲保健知识,说老师推荐的几款保健产品特别好,执意要买。结果4月中旬,母亲没打招呼就花5千元购买了一个洗脚盆。陈女士对比发现,和这个类似的洗脚盆在市面上只卖1千多元!她想劝母亲退掉,结果老人家大发雷霆,说她不仅平时不关心自己,现在就连花自己的钱都要干涉,为此,母女俩一度陷入了“冷战”。“我妈一个月退休金也没多少,我怕她受骗,可现在又不敢劝,真是特别头疼!”陈女士说。
无独有偶,不久前,市民马女士的母亲也去一家保健品商店做了体检,结果工作人员告诉她可能有多种疾病的先兆,最好服用保健品调理,并隔三差五就通过微信给老人发一些养生的文章。母亲信以为真,就花一万多元从店里买了一箱蜂胶软胶囊。为此,马女士还专门咨询了医生朋友,结果得知这种产品其实并没有工作人员宣传的那些功效。“没办法,不让老人买就生气,我现在不指望这些东西有用,只要没害处就行!”马女士郁闷地说。
调查:
推销手法五花八门 专门瞄准老年人下手
究竟老人们为什么会痴迷这些保健品,这其中又是否有什么猫腻呢?对此,石家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表示,随着监管部门不断加大查处力度,单纯靠夸大保健品疗效或者把保健品当药品来销售的方法已经不多见了。如今,商家们采取的推销手段更为隐蔽,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之中就会坠入陷阱。以下便是一些商家的惯用手法。
一是借体验服务的机会推销产品,一些商家会打着免费体验或体检的旗号招揽老年人来店。体验后,商家会告诉老人的身体有哪些隐患,可能导致某些疾病,建议多用店里的仪器做治疗,这个阶段商家是不会推销产品的,只会向老人介绍产品的功能。而几次过后,在商家的刻意营造下,和老人关系已经比较融洽了,这时,商家就会“适时”告诉老人,近期产品可能会转到其他店,以后老人可能无法再进行治疗。虽然没有刻意推销,但出于对自己身体状况的关心,很多老人就会主动购买产品,而这些产品的价格往往要高于市场同类产品的价格好几倍!
二是利用亲情攻势打动老人。有些商家会组织老人参加一些免费的活动,根据搜集到的老人信息,商家会在活动中有意无意地讲解一些疾病知识,让老人自行联系到自己身上,从而产生恐慌心理。接下来,商家还会根据每名老人的性格和需求进行重点“公关”,对老人嘘寒问暖,甚至提供洗脚、按摩等“贴心”服务。很多老人平时因为子女工作繁忙,内心比较孤独,在刻意的“亲情”攻势下,老人很容易对商家产生依赖和信任。而此时面对商家推荐的产品,很多老人就会慷慨解囊,就算子女发现东西名不符实,但在老人的坚持甚至吵闹下也往往会妥协。
三是打着权威专家的旗号忽悠入套。有的老人患有慢性病,受长期病痛困扰,会产生病急乱投医的心理,对一些专家推荐的产品趋之若鹜。一些商家就会抓住这点,在宣传时,打出某某大学博士、某中医研究会会长等旗号,这些“唬人”的身份往往会让一些老年人心甘情愿地掏空腰包。尤其是现在商家还会提前拍一些宣传片,仙风道骨的专家在节目中夸夸其谈,让人不由得不信,可殊不知这些片子里专家也大多是演员扮演的。
提醒:
购买保健品要擦亮双眼 子女也应尽到责任
对此,石家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提醒市民们,选购保健品应擦亮双眼,避免听信虚假宣传和盲目消费。
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不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切勿听信将保健品说成灵丹妙药的虚假宣传。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保健品,索要正规销售凭据,切忌通过非法传销、会议营销、电话营销等途径购买保健品,不要盲目参加以销售为目的的健康知识讲座、专家报告、免费试用等活动。选购保健食品要认准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标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千万别上当!瞄准老人下手的保健品销售有这些花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