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 发表于 2018-5-16 00:58:15

七旬老人出书厘清赵郡李氏源流

七旬老人出书厘清赵郡李氏源流
80余万字跨越千年光阴 为研究中国姓氏文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77岁的贾国锁每天都会查阅各种历史文献资料。
贾国锁历经四年创作并出版的《名门风云——赵郡李氏源流录》
李姓,在世界上总人数已超过一个亿,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姓氏之一。赵郡李氏与陇西李氏,则是中国李姓的两大名门望族,而赵郡李氏的郡治,就位于今天的赵县。近日,一本记录中国李姓姓氏文化的图书《名门风云——赵郡李氏源流录》正式出版。该书80余万字,跨越千年光阴,详尽梳理了赵郡李氏的发源、繁荣、迁徙及衰落,为研究中国姓氏文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一本厚重的“历史”书
735页,80余万字,当看到这本《名门风云——赵郡李氏源流录》时,其厚重详尽的内容,不禁让人震撼。这本还散发着油墨香气的书,刚刚于2018年四月底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人文初祖皇帝轩辕 李姓始祖皋陶利贞”“听信谗言李牧蒙冤自毁长城赵国灭亡”“赵郡李氏源远流长成语典故百世流芳”……从书的第一章开始逐页向后翻看,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幕又一幕的历史情景,让人惊叹,令人唏嘘,更多的是对李姓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这让同为李姓的对这本书爱不释手,对作者充满敬佩。
作者贾国锁,是赵县一位普通的退休干部,并非专家学者。贾国锁写的这本书,全书共四十八个章节,详尽梳理了赵郡李氏的发源、繁荣、迁徙及衰落,收录和赵郡李氏有关人物300余位,搜集相关成语800多条。
七旬老人想把家乡姓氏历史写成书
近日,来到赵县,见到了77岁的贾国锁老人。此时,他正在翻看着一本内页已泛黄的《二十四史》。这本厚厚的书,是贾国锁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买的。平日里,贾国锁都是与各类文史资料为伴。
“赵郡李氏与陇西李氏是中国李姓的两大名门望族,而赵郡李氏的郡治就位于今天的赵县。”贾国锁告诉,他的老家在赵县高村乡西封斯村,正是赵郡李氏的世居与中兴之地,这块土地上流传着大量有关赵郡李氏的故事与传说,而且还遗存着“大李家老坟”“大李家寺”“大李家花园”等地名。贾国锁在工作多年后却发现,市面上竟然连一本系统介绍赵郡李氏文化的书都找不到。
“不抢救这一宝贵文化,后人如何得知家乡的历史?”带着这样的想法,2014年春节过后,贾国锁开始查阅和搜集赵郡李氏相关资料,准备写一本全面讲述赵郡李氏的图书。
老人一年多去了全国13个图书馆
由于写作的内容时间跨度达5000余年,赵郡李氏在赵县的后人又极少。因此,贾国锁老人到图书馆去查找有关李姓的家谱及历史资料。
那个时候,贾国锁已经73岁,按说正是颐养天年的时候。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经历才刚刚开始。北京、上海、湖南、江苏、河北……只要是大型图书馆,贾国锁都会去。
“印象最深的,就是在上海图书馆了。”贾国锁说,上海图书馆谱牒研究中心有十余万套家谱,是目前全国馆藏最多的,关于赵郡李氏的研究资料数量也非常大。为此,贾国锁在上海图书馆的家谱阅览室整整呆了17天。图书馆早上一开门,贾国锁就一头扎进去,直到傍晚图书馆关门他才离开,连中午饭都不吃。
搜集到了有用的资料,自然就得记下来,但图书馆当时不允许对资料进行拍照,也不让拿着本子抄写,只能花钱复印。“复印一页要五毛钱,我得复印数千页,太贵了!”无奈之下,贾国锁选择了个土办法,即白天背下来晚上回到旅馆再誊写到本子上。因此,每天深夜,贾国锁都是在旅馆房间里“挑灯夜写”,甚至经常是把资料写完后屋外已经亮了。
凭着这股子韧劲儿,贾国锁在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去了全国13个图书馆,查阅并搜集了上万册图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七旬老人出书厘清赵郡李氏源流